广州喝茶工作室预约 - 广佛高质量私人工作室品茶 - 第 3 页

直到我发现这几家宝藏茶馆!上周带我那个超挑剔的闺蜜去了华侨城那家,这位平时只喝奶茶的小姐姐居然爱上了… 继续阅读 姐妹们快看过来!作为一个在深圳混了5年的下午茶狂魔,今天必须跟你们安利几家我私藏的神仙茶馆!说实话,深圳的茶馆真的太多了,但能找到环境好、茶好喝、点心还绝绝子的真的不容易。有些店装修是挺好看,但茶喝起来跟白开水似的;有些店点心是精致,但价格贵到让我想报警…

威尔咖啡开在惠城区的一个文创园里,整个店走的是现在最in的工业风,但又不是那种冷冰冰的感觉。最让我感… 继续阅读 姐妹们我又来挖宝藏咖啡店啦!这次打卡的是惠州最近超火的威尔咖啡,作为一个每周必探新店的咖啡控,我必须说这家真的让我惊喜到了!第一次去的时候是工作日下午,没想到居然座无虚席,看来惠州的小伙伴们对咖啡的热情完全不输广深啊~

直到我发现这几家神仙庄园!上周带我那个超挑剔的闺蜜去了沙面的那家,这位大小姐居然破天荒发了九宫格朋友… 继续阅读 姐妹们快看过来!本下午茶狂热爱好者最近一个月跑遍广州各大庄园,就为了给你们找出最值得打卡的下午茶圣地!说实话,广州能喝下午茶的地方不少,但真正有庄园feel的还真不多。有些网红店拍照是好看,但东西难吃得我想报警;有些环境确实高级,但价格贵到让我肉疼…

上周带北方朋友打卡了几家老字号,这位喝惯奶茶的兄弟直接惊掉下巴:"原来不靠珍珠奶茶也能这么快乐?!"… 继续阅读 作为一个在广东混了十年的"老广漂",今天必须跟你们扒一扒那些让广东人欲罢不能的下午茶神饮!说实话,第一次来广东的时候,看到满大街的凉茶铺和糖水店,我还以为走进了武侠片里的药铺(笑死)。但现在的我,已经是个能对着菜单脱口而出"飞沙走奶"的资深饮客了

城中村里的惊喜
走进西乡老街窄巷,这家"阿婆甜汤"开了整整二十八年。午后三点,门口铁皮小推车前总会排起长队。五指毛桃炖桃胶是当家招牌,搭配现炸的咸煎饼,甜咸交织的滋味让不少深漂年轻人想起了家乡的味道。

距离不远的"侨港糖水铺"是越南归侨开的店,斑驳的墙面上还贴着老式月份牌。招牌椰汁黑糯米里加了柬埔寨棕榈糖,配着香茅柠檬冻饮,坐在老式藤椅上慢慢品尝,耳边尽是街坊们用粤语聊天的家常。

创意园里的文艺范
铁仔山下的U8创意园藏着家工业风咖啡馆"早晨实验室",店名就透着股另类劲儿。他们家的"肠仔咖啡套餐"意外受欢迎,现磨的埃塞俄比亚手冲配着煎得焦脆的东莞腊肠,奇怪的组合却成了附近设计师们的最爱。

每天下午四点半,店里会有特别的"钢笔字体验时间"。老板阿杰以前是位平面设计师,现在不仅教客人用蘸水笔写花体字,还会把客人的祝福语做成咖啡拉花,这种个性化服务在点评网上收获了上百条好评。

商场里的秘境
在满京华·缤纷天地三楼,"花园茶室"像是都市里的秘密森林。透明玻璃顶让阳光可以直射进来,却因为绿植的遮挡显得柔和许多招牌"三色丸子"用蝶豆花、抹茶和樱花调色,摆在竹编食盒里格外清新。不少年轻妈妈喜欢带着孩子来这里,小朋友在迷你玻璃花房玩耍,大人们则能享受片刻宁静。

商场负一层的"荣记饼家"还在坚持古法制作。每天下午新鲜出炉的鸡仔饼和老婆饼,飘出的香气总能引得路人驻足。最妙的是配上一杯现拉的港式奶茶,茶香醇厚又不失丝滑,连附近的香港客人都说这是他们在深圳喝到最正宗的。

街角的慢时光
在西乡大道转角处,有家日式风格的"七点钟面包房"。木质招牌在一众霓虹灯牌中显得分外安静。刚出炉的盐面包搭配自酿梅子露气泡水,坐在店内阅读角的懒人沙发上,一晃神可能就是整个下午。

再往巷子里走几步,"老友记咖啡"用小区车库改造的空间虽小却格外温馨。老板坚持用潮牌联名杯具装饮品,每周推出的限定特调永远能给人惊喜。上个月的"黄皮美式"引发全城打卡,这个月又推出了"沙井蚝油dirty",胆大的咖啡爱好者们纷纷前来尝鲜。

【探店小贴士】
1. 城中村小店多不接受预订,想吃要趁早
2. 创意园区周末人流量大,建议工作日下午前往
3. 商场停车场在晚高峰会比较拥挤

在西乡,总能在某个不期而遇的转角找到属于自己的悠闲时光。当阳光透过榕树叶投下斑驳光影,手中茶杯里的倒影晃动着这座城市特有的活力与温情,这一刻的静谧,或许就是生活最好的注解。

离市区最近的海岸线咖啡馆当属大梅沙的"浪屿"。这家开在滨海栈道旁的玻璃房子,最妙的是挑高三米的悬空露台。点一份招牌"海风松饼塔",顶层撒着研磨细腻的崂山茶粉,搭配深圳本地蜂场的冬蜜。每当有游艇划过海面,轻微的晃动会让搭在杯沿的海盐粒簌簌落进冰美式中。

较场尾的"潮汐茶馆"走的是复古渔村路线。老板把祖辈的蚝壳屋改造成茶室,没做任何隔音处理,于是浪花声永远是最天然的背景音乐。他们家的"蚝门盛宴"下午茶架颇有创意:生蚝壳作容器盛着咖啡布丁,铁观音慕斯做成浪花造型,连茶巾都是老渔民用的靛蓝蜡染布。

要说最具穿越感的,还得是东西涌的"灯塔书屋"。红白相间的灯塔底层被改造成书屋,顶层保留了航海信号灯。每天下午三点,阳光会透过棱镜在天花板上投射出彩虹光斑。在这里可以尝到独特的"礁石蛋糕",用海苔粉调色的竹炭戚风,夹心是南澳产的野荔枝果肉。

正在修建的深汕特别合作区藏着家"渔排咖啡馆",得坐十分钟的小舢板才能抵达。搭建在废旧渔排上的露天平台随着潮水起伏,服务员端来的冰滴咖啡会随着波浪轻轻摇晃。配餐的鱿鱼干来自当天早上刚返航的渔船,撒上咖啡粉烘烤后有种意外的醇香。

有趣的是,这些海边小店都保留着深圳特有的"效率基因"——浪屿用无人机给栈道上的客人送餐,潮汐茶馆开发了看潮汐时间的小程序,灯塔书屋甚至能通过人脸识别记住熟客的咖啡偏好。但当海浪声响起,杯中倒映着云影天光时,谁还记得这里是那个每分钟都在奔跑的深圳呢?

【小贴士】
• 建议工作日前来,周末沿海公路易堵车
• 多数咖啡馆傍晚六点后停止供应甜点
• 穿浅色衣服拍照最好看,但小心海风掀裙

下川岛的海浪咖啡店藏在渔港背后的山坡上,店主阿辉曾是远洋船员。他用渔船改造的户外座位区总是最早迎接到朝阳,招牌的"渔民拿铁"里添了一丝海盐和自晒的咸柠檬皮,配着现烤的紫菜司康饼,常让人错觉正漂浮在蔚蓝海面。

台山那琴半岛的"海石花咖啡馆"直接把吧台建在了礁石群中。潮水退去时,客人可以踩着湿滑的岩石找到挂着渔网装饰的座位。特调"浪花美式"顶层漂浮着用海水制成的蓝冰,随着冰块融化会呈现由咸转淡的奇妙层次。老板娘阿玲笑着说:"我们店的规矩是——咖啡洒了不用擦,等涨潮时大海会帮忙收拾。"

在赤坎古镇的骑楼街上,"侨批咖啡"用老式金铺的铁栅栏围出一方天地。他们收集了上百个海外华侨寄回的旧咖啡罐,现在都成了店里的装饰。必点的"五邑记忆"将新会陈皮研磨入粉,搭配台山红茶制成的奶冻,杯底还藏着自制的桂圆蜜。常能看到白发苍苍的老华侨在这里一坐就是整个下午,对着墙上的老照片回忆往事。

开平碉楼群落的"稻田咖啡"可能是最特别的选址。咖啡馆由一座守望楼的底层改造而来,四周都是金黄的稻浪。店主独创的"碉楼三层架":上层是咖啡豆挞,中层铺着本地虾酱烤制的面包片,底层放着用井水冰镇的冷萃咖啡。每到日落时分,阳光穿过碉楼的射击孔,会在木桌上投射出星芒般的光斑。

这些小馆有个共同约定:每天第一批咖啡渣都会留给附近的渔民。人们发现晒干的咖啡渣混合在饵料里,居然能吸引更多鱼群咬钩。或许这就是江门海边咖啡馆最动人的地方——它们不仅提供饮品,更成为连接海洋与陆地、传统与现代的特殊纽带。当海风穿过百年骑楼的走廊,咖啡香与咸水味交织在一起,构成了这座城市最独特的气息。

备注:建议避开台风季前往海边咖啡馆,部分店铺在淡季会调整营业时间。多数店家都会贴心准备驱蚊水和防晒霜,不妨向咖啡师打听当日的渔获情况,说不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食材搭配推荐。

邮局柜台变咖啡吧台,岭南味混搭邮戳美学
走进这家开在恩宁路的邮政咖啡,首先看到的不是传统的咖啡馆吧台,而是一个保留完好的邮政业务柜台。咖啡师站在"邮政支局"的铜牌下冲煮咖啡,点单簿用的是旧式汇款单,连咖啡托盘都是改造过的老邮筒顶盖。客人最爱点的"特调邮差"系列,杯套直接复刻了1980年代的邮票图案,拿铁拉花还能选"广佛双城纪念邮戳"款式。

二楼陈列着从佛山总店运来的老物件:生锈的绿漆邮筒变成了储物柜,分拣格架改造成了书架,墙上挂着泛黄的广佛信件手绘图。店员说有个阿婆专程来找:"以前这里就是邮局,我年轻时每个月都来给佛山的姐妹寄信。"

双城特饮:广佛味道在一杯咖啡里相遇
菜单上最抢眼的是"双城特调"系列。佛山版的"石湾米酒拿铁"加入了南海米酒厂特供的30度原浆,广州版则推出"泮塘五秀DIRTY"——用水牛奶做底,杯沿沾着泮塘马蹄粉做的糖霜。两款饮品的杯垫都暗藏玄机:拼在一起能看到完整的广佛老地图。

每天下午四点,店里会限量供应"邮车菠萝包",面团里揉了咖啡粉,夹心是冰镇过的咖啡奶油。老茶客王伯的评价很实在:"比茶楼菠萝油有味,就是吃完会睡不着觉。"

新派怀旧:年轻人在这里重新读懂老城
令人意外的是,这家充满年代感的咖啡馆成了年轻人的打卡圣地。他们举着咖啡在老柜台前拍照,把"邮差绿"的咖啡杯摆进复古相机镜头。店主林小姐本是佛山邮局职工:"我们故意保留所有邮政编号章,现在成了最受欢迎的拍照道具。"

周末的DIY区总排着长队,客人可以用咖啡渣做邮票橡皮章,或者学着用老式蘸水笔写"慢递明信片"。广州美院的学生们自发组织"邮票咖啡拉花"活动,把红棉大厦、通济桥画进奶泡里。

探店小贴士
1. 隐藏菜单:工作日下午有"邮局职工特供"的手冲,使用佛山老店同款拼配豆
2. 最佳座位:二楼靠窗的01号台,桌面是原 postal counter 的老玻璃
3. 特别服务:消费满68元可盖限定版广佛双城纪念邮戳

当夕阳透过满洲窗照进店里,"中国邮政"的招牌在老花砖上投下斑驳光影。此刻坐在上世纪邮局里喝咖啡的人们或许会发现:广佛两城的联结,从未像现在这样具体——它可以是信封上的一道邮戳,也可以是咖啡里的一缕米酒香。